原视频链接

https://www.bilibili.com/video/BV1mE11YtEzZ/

何为“误区定式”

  • 误区:用未知的信息,去计算达成目标的困难。
  • 定式:行动只存在于想象。
  • 举例:遇到心仪的女孩,幻想过一生,但是大部分人不敢去尝试将想象变成现实。原因是各种各样的未知,如:她可能不喜欢我;我今天没有打扮;她有男朋友等等。这些所谓的不可能真的有那么难吗?之所以觉得难,是因为我们的行动力,在一次次主观的定式约束中,已经逐渐消失,最后只能沦为思想上的巨人。对应到情感里,就是变得被动,不敢再去承担风险敞开心扉。

如何打破”误区定式“

  • 什么是厉害:把想法付诸行动,并坚持执行的人。例如视频中举例:一个贫困的学生问博主报考了计算机,但是家里买不起电脑咋办?博主问他是否自己打工赚钱了,他回答有,一个月几百块。博主问他平时有了解过,学习计算机的电脑,需要多少钱吗?他说没有,但是只靠着误区定式就觉得很贵。实际上,稍微了解一下,一个星期就能发现不到一千块就足够配置一台满足需求的电脑了。在本科自己配置一台电脑,已经算是很厉害的人了。
  • 打破人生中的“误区定式”,就是迈向厉害的第一步。
  • 如何做到

    1. 突破误区

      1. 克服恐惧:改变自己的最好方法,就是做最害怕的事情。害怕的原因很多,但是本质就是对未知的恐惧自我怀疑。最有用的做法是培养自己结构化解决问题的能力

        1. 暂时抛开不可能的想法,直接了当的思考我该怎么做才能达成目标。这样的思维方式会和以往完全不同。比如留学考研,常规思路:没钱/太难、我不可能。进一步思考:哪个国家、哪个学校、目的是什么、如何实现。为了解决这些问题,需要进一步信息收集和思考。也就是将大问题拆解为小问题。【我不可能】被【我该如何】替代。
      2. 消除未知:类似于金融市场的尽调,你需要先收集一些信息来判断某家公司的情况。在这里,尽调对象变成了设立的目标。如上述情景:除了英美澳加,很多地方都是抵学费甚至无学费的留学政策,有的国家还有留学生补助,学费高就是个伪命题。投入是:语言考试,签证费用。考研也是一样:专业报录比,招生简章,老师的研究方向,只看网上视频就觉得难,那么就是陷入了误区定式。生活中:收藏不看,谈恋爱,找工作举棋不定,错过机会。习惯性的用未知的信息去计算达成目标的困难。
      3. 消除所有未知信息后,就跳出了这个误区,从不可能到我该如何。这才是培养自信的核心,只有消除了未知,才会有一往无前的勇气。这里已经做到了突破了误区。
    2. 消除定式

      1. 成本风险:执行前,认真考虑事情成功的可能性。基于已有信息和问题,测算成本与风险。如:上哈佛,拆解->消除未知:本硕博,中国招生名额,什么专业,同学水平,我能否达到,是否有奖学金。成本很大,风险也很大。上利索能级的大学,拆解->消除未知:少刷B站?、一学期要提多少分、是否补习、是否早起。。。成本,风险较低。总结:无论是什么,都要计算出每个问题对应的风险与成本。这也是决定是否进入下一步的关键。成本过低的目标往往会消磨兴趣,风险过高的目标旺旺不切实际。浪费大量精力。这就是很多人对正在做的事情感到无聊或者半途而废。了解成本,接受风险。
      2. 步骤分解:避免思维怪圈:设立目标后一味闷头努力,看上去很用功,最后事倍功半,毫无效率。这是典型的时间导向思维:长时间周期的目标,反馈时间长,导致耐心和信心被不断消磨。将时间导向转为频率导向:把要完成的大目标拆解若干小目标,反馈周期变短。密集的反馈频率提升多巴胺。如学乐器:闷头努力一个星期,发现自己弹得和视频弹的差距过大,加上手指疼,就让吉他吃灰去了。正确的步骤是:先学习乐理,主音练习,和弦练习,左右手技巧练习,最后是曲目的A段B段跟弹等等。每完成一个小目标,就获得一些奖励,比如打会游戏。游戏也是如此,比如一开始就去淦二郎神,肯定退游,但是前面关卡的练习,让打他变得不再那么遥不可及。让不知道如何完成的任务,变成一个个具体的动作,唯一要做的,就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执行。

总结

  • 人总是会下意识的逃避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。导致这类事情越积越多。最后记忆这些不喜欢的事情所产生的负担,远远超出了完成他们所花的痛苦。在博主看来,这种痛苦的根源就是误区定式。长期困于思维上的误区定式,我们的目标永远停留在想象层面。甚至会理所应当的觉得自己根本不可能得到想要的东西,然后便什么都不去做了。我们仰望的人所做的,不过就是结构化的拆解问题,通过信息进行成本风险的测算,然后分步执行罢了。